考古科学中心在Land杂志发表狩猎采集者永久占据青藏高原高海拔区域的新观点

发布时间:2024-09-28 12:32

过去十年间,人类何时永久占据青藏高原高海拔区域而不再在高低地流动迁徙是考古学界关注的焦点。主流观点认为,人类对青藏高原的永久性占据是在距今3600年左右麦作农业引入后才变得可能。针对这一重大学术问题,四川大学青藏高原考古团队和西藏自治区文研所联合,近年在青藏高原东部、中部及西部开展了一系列田野考古工作,一方面揭示了更早阶段(约5000年前后)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群对永久性占据的贡献,另一方面通过雅鲁藏布江中游若干遗址的发掘,澄清了麦作农业在距今3000年前后才成为高原主导性作物。为进一步评估狩猎采集者对永久占据高原的贡献,自2019年起,团队在西藏西部极高海拔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开展了密集考古调查和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近期,团队先后在Antiquity、Land等杂志发表系列研究成果,对青藏高原西部地区全新世早期狩猎采集者的景观利用和永久占据提出了新观点。

9月11日,考古科学中心团队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的Land杂志发表题为“Permanent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in the Early Holocene(全新世早期人类在青藏西部高原的永久占据)”的论文,第一作者为考古科学中心吕红亮教授,共同作者为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4届毕业研究生李梓嫣(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博士生在读)。论文指出,这一争论的关键首先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永久占据以及对考古证据的发掘和理解。该研究认为,在青藏高原极少有某个特定遗址是全年占据的,在讨论永久占据高原的时候,应该将焦点转移到对高原地貌景观的永久占据,而不是单个地点的永久占据。在这个思路下,早期的狩猎采集者对高原地貌的永久性占据是完全可能的,世界上其他高海拔区域也不乏类似的例子。此前十几年间,学术界对高海拔地区土地利用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北部,考古调查揭示了距今14000至6000年前沿湖滨和河岸阶地分布的数十个狩猎采集遗址的踪迹。旅行成本模拟和民族考古学类比也表明,这些狩猎采集者群体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区域之间可能存在季节性迁移。

学者们认为,这些地点很可能是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发展起来的觅食系统的某些节点,也是向高海拔拓殖的基础。然而,要研究人类何时在青藏高原西部更高海拔的恶劣环境中永久占居,受制于田野工作难度和资料积累,却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自1992年开展文物普查查以来,四川大学和西藏自治区的考古学家在西藏西部极高海拔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发现了20多个细石器地点,但其中很少有遗址经过系统发掘和绝对年代测定。2019年,四川大学青藏高原考古团队启动了一项关于西藏西部早期定居考古的项目,复查了十几年前发现的这些地表采集地点,并成功确认了一系列具有原位埋藏的早期遗址。本文主要报道了在阿里地区夏达措、曲松果和丁仲胡珠孜调查的成果,并聚焦石器组的技术分析和绝对年代,讨论了全新世早期高原高原西部狩猎采集者的流动性和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对比石器分析发现,上述三个年代在距今10000-8000年前的狩猎采集者遗址的石器具有高度类似的技术特征。综合周边考古证据和旅行成本模型分析,该研究认为全新世早期西藏西部的狩猎采集者已经非常熟悉高原景观,能够从高原不同区域获取关键资源,并可能存在远距离的黑曜石交流网络,具备永久占据高原景观的能力。分布于不同生态龛位中的特定地点可能是狩猎采集者在高原活动留下的不同季节和功能的特定站点。该研究也指出,这一观点目前具有工作假设的性质,尚需要大量细致的田野调查和发掘工作,从而获得更细致的狩猎采集者在高原的活动图景。近期国内不同团队的工作相继证实在驯化作物进入之前,高原不同区域的狩猎采集者有着多元的生活方式,其中四川大学青藏高原团队在西藏西部夏达错遗址的田野工作,将为验证这一假设提供关键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