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海门口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取得多方面成果
发布时间:2019-01-23 16:56
海门口遗址位于大理州剑川县甸南镇海虹村及天马村北,剑湖南3公里,黑惠江自北而南从中穿过。2018年10月至12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对海门口遗址进行了第六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190平方米。发现了丰富的遗迹,有灰坑123个,房址28座,墓葬4座,沟渠20条,烧土堆3个,疑似窑1座,井1座。出土大量陶器、石器、木器、铜器、动植物遗存等遗物。
同时为配合海门口遗址发掘,了解其周边早期遗址分布情况,明确古环境下剑湖流域各时期遗址的聚落分布模式,研究早期遗址与聚落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及史前时期剑湖流域景观环境与气候等问题,我们对剑川坝子开展了区域考古调查,调查区域覆盖整个剑湖流域。通过对遥感影像和UAV航片分析,将剑湖流域按50×50米网格划分,从中抽样调查,并将所有采集样本以网格经纬度为唯一编码,进行标签登记,实时标注于卫星图上。
已调查区域网格示意图
经调查初步确认并明确范围的遗址1处(格渼江遗址),发现或为早期遗址的遗址2处(西湖遗址、南观音白龙塘)。在苏家大塘北、西中村东、兴水村西山地发现有早期陶片。对剑川流域内北部、东部、南部区域和西南部分山地的地层堆积和古环境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完成了详细地层记录。
剑川县地形示意及遗址分布图
发掘之前对海门口遗址进行了调查和钻探工作。此次钻探区域分成河(海尾河)西、河东两部分。河西区主要集中于2016年发掘区南,面积约36000平方米。通过钻探确定了第一处发掘点。河东区为今年重点勘探区域,勘探面积约275000平方米。通过钻探基本确认海门口遗址河东区分布范围。经钻探确认海门口遗址河东区面积约93000平方米,已探明河西区面积为145000平方米。故海门口遗址总面积约238000平方米。
海门口遗址分布范围
在勘探的基础上确认了四处发掘点:第一处位于河西区的西南高地,布探方19个。此处堆积较好,遗迹现象复杂,时代偏早,而且地下水位低,不仅有利于解决本年度发掘目的,更有利于实习;第二处位于河东区仁和超市后。布探方2个,以确认遗址南界;第三处位于河东区遗址中部,布探方18个。此处的发掘有助于了解河东区文化内涵;该区域主体文化层地势西高东地,西面临近河岸边,东边为水塘(或湖水),有助于分析时人依水而居的生活习俗;该区域东部为湖相沉积,有助于达到环境考古目的;第四处位于河东区东南部,布探方6个,该区域钻探到疑似人骨。解决河东区墓地问题。
探方分布情况
本次发掘河(海尾河)西(第一处发掘点)与河东(第二、三、四处发掘点)区域地层差异较大,因此各自分层编号。
第一处发掘点
河西区分为12层:第①、②层为现代耕土层;第③层为明清文化层;第④层为宋元文化层;第⑤、⑥层为青铜时代文化层,第⑥层下发现DT1(垫土层);第⑦层至第⑪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层,其中第⑧层下发现DT2;第⑫层为生土层。
JHCT5061北壁地层
河东区分为16层:第①、②层为现代耕土层;第③层为明清文化层;第④层为宋元文化层;第⑤至第⑨层为唐宋文化层;第⑩至第⑫层为青铜时代中期文化层,其中第⑪层下发现局部垫土层;第⑬层为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层;第⑭、⑮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层;第⑯层为生土层。
CT0369南壁地层
发现墓葬4座,均发现于河西DT1堆积区域内,1、2、3号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圹狭窄,仅能容尸,无随葬器物或很少,均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其中2号墓葬为俯身直肢葬,墓口长192厘米,宽45厘米,墓向260°。人骨保存较为完整,为一中年女性。4号墓葬为瓮棺葬,时代为南诏——大理时期。
2号墓葬
灰坑多为垃圾坑,部分出有完整陶罐。根据平面形制,可分为四类。平面呈圆形,如15、28、32、72号灰坑等。平面呈长方形,以17号灰坑最为典型。平面呈椭圆形,有5、31号灰坑等。平面呈不规则形,有2、19号灰坑等。其中,17号灰坑平面呈圆角长方形,长190厘米,宽135厘米,弧形平底,有二层台,壁面、地面加工痕迹较为明显,出有大量陶片。南侧出有沟渠遗迹6号沟,判断17号灰坑为引水坑。
17号灰坑
房址可分为半地穴式、干栏式、基槽式三类。干栏式房屋25座。10号房址保存较好,揭露部分长约3.1、宽2.8米,各排柱洞大小及间距基本一致,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10号房址
24号房址为干栏式房屋,保存有大量木桩,房屋下有两层垫土。时代为青铜时代。
24号房址
半地穴式房屋2座。其中8号房址平面呈圆角方形,边长约3.8米。先挖一半地穴,然后用土层层铺平。房屋地面用白膏泥铺垫抹平。中间为火塘,留有灰烬。
8号房址
水沟多紧邻柱洞群。有些存在明显的人工加工痕迹。
烧土堆平面多呈不规则近圆形,中间夹杂有木炭灰及陶片,性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井仅一座,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人工开挖水井。平面近圆形,旁有方便取水的台阶。
1号水井
河西和河东发掘区出土器物差异甚大。河西发掘区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陶器以夹细砂黄陶、夹细砂褐陶为多,少量泥质灰陶。器形有罐、盆、钵、杯、纺轮等。纹饰多见于上腹部,有刻划纹、戳印纹、绳纹、附加堆纹、乳钉纹、压印网格纹、弦纹、水波纹等,其中以刻划纹、戳印纹最为典型。
陶罐口沿
纹饰陶片
石器有刀、锛、箭镞、斧、凿、针等。
穿孔石刀
石斧
铜器仅在第⑤、⑥层有少量发现,器形有箭镞、构件等。
铜箭镞
河东发掘区出土陶器以夹砂黑陶为主,有部分灰陶。器形有罐、带流瓮、钵、盆等。其次为木器,有锄、叉、桨、碗、勺等。铜器有箭镞、镯、耳环、构件、饰品等。极少量石器。另有大量动植物遗骸出土。
木勺
松果
动物牙齿
本年度的考古发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一些重要的成果。了解到该遗址各时期居住区分布及演变的大致规律。新石器时代居址主要分布于河西西南高地上,青铜时代居址主要分布于河西较低区域及河东区。推测海门口先民多逐水而居;基本确认了河东区遗址边界,并对其文化内涵有了初步了解。河东区、河西区时代上大致可以衔接,干栏式建筑、磨光黑陶及部分石器存在明显的延续性。拓展了海门口遗址的空间范围,丰富了其文化内涵;通过剑湖流域的调查研究,确认格渼江遗址、西湖遗址、南观音白龙塘等遗址群。并在苏家大塘北、西中村东、兴水村西山地发现有早期陶片,为下一步调查和发掘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环境考古获取到海门口古环境信息,对剑湖及相关河流沉积的分布范围有具体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海门口遗址人地关系和生业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本年度的发掘,四川大学考古学系顺利完成2016级本科生实习。
考古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 版权所有 如有问题和建议请联系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四楼 邮编:610064
Tel:8628-85417695 Fax:8541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