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动物骨骼坚定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3 09:28

第一章 绪论

一、 动物考古学(Zooarchaeology)定义

用动物学知识鉴定和研究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骸的一门科学,是动物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Zooarchaeology:北美,重视文化属性。

Archaeozoology:西欧,重视生物属性。

时代性:

A,旧石器时代:动物骨骼保存下来的成为化石,有绝灭种。人随动物走,遗址特别是洞穴遗址中既有文化堆积也有自然堆积(自然风化、流水、腐蚀、啃咬作用等)

B,新石器时代/全新世:现生种,一般是人类行为的结果(狩猎与饲养)。

二、研究方法

1、动物分类学鉴定与研究

   种属、解剖学位置(部位、左右)、性别、死亡年龄。

2、测量分析

   个体大小差异(自身发展/人类的影响)。

3、微量元素、DNA等现代科技手段。

三、研究问题(范畴)

1、复原人类的生存环境(野生动物)

A,古动物与所在地现生种比较,注意异地种、迁徙种

B,横向比较,同时代不同地理单元

2、考古学研究(人类行为研究)

A,经济形态/生业方式 

野生/家畜  狩猎-鹿类 采集-贝类

B,骨骼保存状况 

肢骨多-长期居住 脊椎骨多-临时营地

C,骨骼上的人工痕迹 敲骨吸髓 骨器加工

D,食物结构、营养状况

3、人类社会组织结构

A,骨骼分布空间差异包括骨骼部位差异

B,宗教祭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牲祭。

C,墓葬随葬品差异

4、动物驯化与家畜起源

A,骨骼形态差异

B,年龄结构

C,性别结构

D,考古文化现象(仿生品)

E,现代科技(DNA、食性分析)

四、研究简史与现状

(一)、欧美地区

1、开创期(19世纪)

18世纪末发现燧石(人工制品),但不能正确认识 。圣经创造天地说,(英)祭师詹姆士·阿夏BC4004年(后来学者定为10月23日上午9点)。

19世纪中叶,达尔文进化论,发现石器与绝灭种动物化石共存增多,相信的人也多。

标准化石法:(法)爱德华·拉代、(英)亨利·克利斯蒂将发掘的旧石器遗址分为四期,洞熊时代、猛犸象-披毛犀时代、驯鹿时代、原始牛-野牛时代。

石器标准化石法:德·莫尔蒂耶,莫斯特(洞熊-猛犸象时代)、梭鲁特(驯鹿前期)、马格德林(驯鹿后期)、新石器时代(原始牛-野牛时代)

2、形成期(20世纪20-40年代)

研究方向包括种属鉴定、统计数目、骨器制作来源、种属出现频率、屠宰过程、狩猎季节、环境变迁、病理记录等,开始全面收集遗址出土骨骼材料为以后的研究服务。

3、发展期(20世纪50-60年代)

A, 重建过去的生活方式,对资料进行联系性和功能性解释。

B,文化生态学建立

怀特(T·E·White),1952-1955研究美国密苏里(Missouri)遗址的骨骼得出三个结论。a,人们用同一种方法敲碎骨头;b,提出最小个体数统计的缺陷(松鼠与鹿的差别);c,还提出选择性狩猎、屠宰技术、肉量的分配、动物的分布及各种动物提供肉量的比例等。

C,民族学与考古学结合,探讨人类社会经济形态、遗址功能。

小结:这一阶段,研究变得系统化,例如,以表格形式统计、统计最小个体数,说明屠宰和剥皮的方式、制作骨器和使用的方法、动物在仪式中的使用、遗址被居住的季节、人类行为分析等。

……

常见动物骨骼鉴定与分析1.doc

常见动物骨骼鉴定与分析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