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

发布时间:2019-01-16 14:02

一、课程名称:科技考古概论

二、课程代码:

三、课程类别:专业课

四、学时:51(课堂讲授33、实验课18) 学分:3学分

五、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块,课堂教学目的主要讲授科技考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践教学强调掌握新科技对考古出土物的分析和复原的运用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考古学的发展趋势。

六、教材:赵丛苍:《科技考古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七、教学大纲

    第一章 科技考古学的出现 3学时

    第一节 考古学自身的发展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 科技考古学的基本涵义 3学时

    第一节 科技考古的定义 

    第二节 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 

    第三节 科技考古学的作用

    第三章 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 3学时

    第一节 萌芽期 

    第二节 形成与发展期 

    第三节 科技考古学前瞻

    第四章 科技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 3学时

    第一节 理论 

    第二节 基本方法

    第五章 科技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学时

    第一节 科技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第二节 科技考古学与科学技术史的关系 

    第三节 科技考古学与相关自然学科的关系

    第六章 金相分析 4学时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成都平原早期铁器的金相分析

    第七章 卢瑟福背散射及其在科技考古中的应用 4学时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卢瑟福背散射的应用

    第八章 质子诱发X射线荧光分析及其在科技考古中的应用 4学时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质子诱发X射线荧光分析的应用

    第九章 陶瓷成分分析与产地分析 8学时

    第一节 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二节 成都平原陶、瓷器成份分析实验

    第十章 金属成份分析与技术复原 8学时

    第一节 铜器成分分析与矿料来源分析 

    第二节 铜器铸造技术

    第三节 古代冶铁技术的复原研究

    第十一章 核反应分析及其在科技考古中的应用 8学时

    第一节 核素的同位素性质在确定微量成份中的意义 

    第二节 核外电子特征测定元素含量 

    第三节 热释光测年

八、主要参考书目: 

    1、《文物与化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

    2、《文物保护材料学》,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 

    3、《文物保存环境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4、《现代实验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年。

    5、《实验考古学》,国土资源部印刷厂,1998年。

九、成绩评定:

  期终考试(笔试,成绩占总分的30%)+实验考核(实习中,成绩占总分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