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考古学》
发布时间:2023-01-19 14:11
《动物考古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动物考古学
二、课程代码:106162020
三、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实验课
四、学 时:34(课堂讲授18,实验课16)
五、学 分:2学分
六、教学目的及要求
动物考古是指根据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去探讨古代各个地区不同时间存在的动物种类,并根据动物生息特性对古代环境做出推测。西方动物考古研究大约始于19世纪前期的欧洲。作为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动物考古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的深刻影响。近十多年来,人与动物的各种关系,即人类开发利用动物资源的策略和行为,成为西方动物考古学研究的重点。学者往往通过研究人对动物的来源、分配、屠宰、储藏、消费、废弃的过程和方式,来认识当时人类的行为模式,探讨人类社会的经济成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政治组织结构和意识形态等诸方面的问题。本科程希望通过动物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介绍,以及指导学生参与动物考古研究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动物考古学的意识,初步掌握基本研究步骤和规范。
七、教材:自编
八、教学大纲
第一讲:动物考古学是什么?(1学时)
动物考古学的过去与现在
动物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
动物考古学在中国
第二讲:动物的进化、分类与术语(2学时)
动物进化历史
动物的分类基本术语
第三讲:动物标本的制作 (1学时)
参观自然博物馆中的动物标本
动物考古学中的动物标本的制作
第四讲:动物的分类 (1学时)
粗略的分类
与现代标本的对比
第五讲:部位的鉴定实验(4学时)
1.骨端
2.残骨
3.家猪的骨骼
第六讲:种属的鉴定实验(4学时)
1.标本的对比
2.统计与差异
第七讲:年龄的鉴定实验(2学时)
1.乳齿
2.恒齿
3.四肢骨愈合程度
第八讲:雌雄的鉴定实验(2学时)
1.家猪
2.家狗
3.赤鹿
第九讲:个体差异(2学时)
第十讲:大小测量 (2学时)
第十一讲:病变的观察 (2学时)
第十二讲:骨骼损伤的观察实验(2学时)
第十三讲:出土内容的记录(2学时)
1.定性记录和定量记录
2.出土量的记录
第十四讲:动物遗体的采集方法实践(4学时)
第十五讲:动物考古学的前沿(2学时)
第十六讲: 总结(1学时)
九、参考文献:
1.袁靖:《论中国古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考古学报》1999年第1期。
2.袁靖,秦小丽:《动物考古学研究的进展──以西欧、北美为中心》,《考古与文物》1994年第1期。
3.袁靖:《中国新石器时代家畜起源的问题》,《文物》2001年第5期。
4.袁靖:《研究动物考古学的目标、理论和方法》,《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5年第1期。
5.西本丰弘,陈杰:《动物考古学的方法》,《北方文物》2000年第1期。
6.安家瑗、袁靖:《国外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新进展:1993年度《动物考古学研究动态》简介》,《文物世界》1995年第4期。
7.马萧林:《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动物群及相关问题》,《中原文物》2007年第4期。
8.胡松梅:《分异度、均衡度在动物考古中的应用》,《 考古与文物》1999年第2期。
9.何锟宇:《十二桥遗址出土动物骨骼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四川文物》2007年第4期。
10.李永宪:《卡若遗址动物遗存与生业模式分析——横断山区史前农业观察之一》,《四川文物》2007年第5期。
11.Elizabeth Reitz and Elizabeth Wing,Zooarchaeolog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十、成绩评定:期末考试(笔试,成绩占总分的40%)+实验考核(成绩占总分的60%)
考古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 版权所有 如有问题和建议请联系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四楼 邮编:610064
Tel:8628-85417695 Fax:8541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