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考古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3-01-11 10:43

四川大学动物考古实验室简介

 

动物考古学通过考古出土各类动物遗存(骨骼、牙齿、角等)全面探索古人经济、社会与文化。现四川大学动物考古实验室建设工作启动于2006年,,于2012年正式建成,成为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的一员。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何锟宇研究员曾在实验室连续多年教授动物考古课程,为青藏高原及西南山地考古培养了大量考古人才。实验室现有专职教师一人。

四川大学动物考古实验室立足青藏高原与西南山地,并积极参与中亚及东南亚地区的动物考古研究。实验室成员长期在四川三星堆、贵州招果洞、云南海门口、青海宗日、西藏卡若、曲贡、邦嘎、皮央东嘎等世界知名考古遗址开展动物考古研究,全程负责和参与动物遗存的提取、整理、阐释与保护。实验室现积累有中国西部地区重要考古遗址的古代动物标本十万余件。四川大学动物考古实验室还积极发展贴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动物考古学基本研究理论与方法。通过联合稳定同位素分析平台、古DNA分析与研究平台、古蛋白分析研究平台以及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西临床医学院,实验室力求有机融合四川大学动物考古学、生态学、生物学及医学优势,在探索高原与山地早期人群的生存智慧、中国西部古代自然生态多样性、牦牛与大额牛等中国西部特有家畜的驯化过程以及牧业在东亚的发展等国际学术热点问题中贡献力量。实验室当前研究重点包含:

1    青藏高原及西南山地晚更新世及全新世猎人的生活;

2    青藏高原及西南地区牧业经济的出现、发展与维持;

3    中国西南特色家畜(如牦牛及大额牛)的驯化过程;

4    青藏高原及西南地区社会动物考古研究(如古人仪式、社会交往等行为中动物的角色);

5    青藏高原及西南地区民族志动物考古(由动物考古学家主持、参与的民族志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分析与动物利用相关的当代人类行为的特征与物质痕迹来帮助解读考古材料);

6    青藏高原及西南地区动物考古基础方法与理论探索。

四川大学动物考古实验室将学生成才放在首位,重视基础能力与学科整体意识养成。坚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教育背景及个人兴趣,一对一指导。实验室成员参与的研究成果已被《Antiquity》《考古》《Quaternary International》《藏学学刊》《西藏文物考古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等知名期刊发表或接收。实验室现为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动物考古学等课程,计划开设动物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专题研讨”“牧人的世界:牧业多样性的考古及人类学全球视野等课程。

四川大学动物考古实验室热烈欢迎本科生及研究生加入,共同参与中国西部地区牧业起源、家畜家禽驯化、古环境与古生态变迁、民族志动物考古和社会动物考古学等研究问题与研究方向的探索!   

   

 图片2.jpg

动物考古学课堂

 

 图片3.png

实验室成员杨国兵在贵州招果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动物遗存

 

 图片4.jpg

实验室成员高璇在西藏顶琼洞穴遗址发掘动物遗存

 图片5.jpg

实验室教师张正为在美国菲尔德博物馆研究馆藏的青藏高原动物标本

 

 图片6.jpg

实验室成员在校园观察鸟类行为

 

图片7.jpg 

实验室成员在青藏高原海拔四千米以上地区开展民族志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