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验教学有人工作 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验交流会(第七期)
发布时间:2024-11-14 11:00
为了进一步推动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新时代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促进教学实践与科研成果的结合,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力,2024年11月6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验交流会(第七期)”在江安校区文科楼二区704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交流会由四川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主办,由考古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承办,来自全校多个学院的40余位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主题为“强化实验教学有人工作 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由考古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原海兵主持会议,四川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何柳老师出席了会议。
会议伊始,原海兵副主任以“全息考古实验教育促进新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为题,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考古学研究学科的基本概况,包括科技考古理论与实验课程建设、科学研究与特性、田野考古工作内容,以及新时代考古学科发展趋势。他强调了科技与传统考古学结合的巨大潜力,呼吁加大考古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
接下来,张桂英老师分享了考古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的基本概况。她从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硬件设施、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示范辐射等方面,全面介绍了中心的整体情况。张老师还对下一阶段示范中心的发展规划进行了展望,重点提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硬件更新建设的具体措施,力求将示范中心打造成更具创新性的教学平台。
李凯老师的报告主题为“多学科融合:新时代考古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探索”。他结合三星堆考古实例,深入探讨了物理学、化学、人工智能、生物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如何在考古学中得到应用,并讲解了对应开设的实验课程。他特别强调了跨学科合作对于考古学研究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领域。
张帆老师随后带来了题为“科学阐释文明:学科交叉推动考古进入2.0时代”的报告。张老师系统介绍了分子考古实验室的研究内容与实验室建设情况,并展示了分子考古学在研究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应用,推动了考古学的跨时代发展。
李倩倩老师的报告则聚焦于“虚拟仿真实验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应用”。李老师介绍了四川大学博物馆陈列总体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项目背景与概况,详细讲解了该课程的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及其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与奖项,并展望了该项目未来的发展规划。
在会议的最后,与会教师们参观了考古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多个实验室,包括动物考古实验室、植物考古实验室、环境考古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通过参观,教师们对示范中心的实验设施和研究方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进一步的教学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基础。
此次经验交流会不仅促进了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全国各大高校的实验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通过多学科交叉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会议为考古学实验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图 交流会现场
考古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 版权所有 如有问题和建议请联系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四楼 邮编:610064
Tel:8628-85417695 Fax:8541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