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用科技手段还原3000年前!川大考古专家揭秘三星堆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2-06-06 13:35

528日,三星堆与古蜀文明高端论坛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开题报告会在成都举办。

 

会上,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三星堆文化与中国文明研究课题首席专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透露:

 

他们将以各种科技手段

全面详细地、尽最大可能

还原3000多年前

发生在三星堆的祭祀活动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并焚烧6号坑的木箱、3D打印重塑铜铃、象牙器刻纹实验等。

 

图片12.jpg

黎海超教授

 

揭秘一:摸索碎器,模仿填土

 

黎海超透露:从三星堆新发现六个祭祀坑中出土的大量破碎的器物中,目前发现碎器貌似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比如有一类器物破损得尤其厉害,有些类型则破损得没那么厉害。

 

这其中是否隐藏着古蜀人当时祭祀礼仪的某种规则,值得细究。

 

图片13.jpg

3号坑发掘的青铜方尊和青铜人面像

 

另外,关于坑内填土的堆积形态,也是研究重点之一:这么多器物当初是怎么掩埋的?

 

为此他们计划进行专门的挖坑实验:在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大棚外,重新挖同样大小的坑……

 

看看需要多少人、多少时间,挖完之后再测试器物从哪个方向埋进去、象牙怎么扔进去、填土怎么堆等等。

 

揭秘二:木箱之谜,焚烧实验

 

轰轰烈烈的复制研究,莫过于焚烧实验——

 

图片14.png

 

三星堆祭祀坑内的大量器物都呈现出被焚烧过的模样,考古专家们很想知道:这些器物主要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焚烧,还是一场篝火晚会般的开放式焚烧?

 

尤其是6号坑出土的神秘大木箱,箱中有保存得很好的朱砂,一直令人充满疑想。

 

如果是放进祭祀坑里烧,但我们在箱子下面没有发现灰堆;如果是在坑外烧过了再放进去的,那么彼时箱子已经碳化,如何做到将这么沉重的大件完整放进去的?黎海超说。

 

为此,项目团队计划用相同的木材、按照相同的结构和尺寸复制多个木箱,涂上朱砂再去烧。

 

揭秘三:再造铜铃,模拟精雕

 

黎海超还在报告中提到: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铜铃和铜戈,前者大小形态各不相同,形态各异;后者小巧精美,但看似不具备多少武器的杀伤力。

 

 

他们也想要复刻这些青铜器,然后仔细研究它们都是怎么用的。比如铜铃,当时是单独出现的还是穿在一起?它们怎样摇响?音色如何?

 

我们不能去拿出土的文物做这些实验,但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结合翻模技术,1:1复刻这些铜铃。黎海超说。

 

另外还有象牙器刻纹实验——

 

他们在不少象牙器物上发现了极为精细的纹饰,有些线条直径仅为3050微米。

 

古人当年是用什么工具、通过怎样的工艺刻出来的?

 

怀抱着疑问,黎海超说,虽然不具备古代工匠的手艺,但我们可以尝试诸如石料、竹片、金属等各类工具,看哪一种更接近古人可能使用的材质。

 

在什么材料上试刻呢?真的象牙当然不行,也是找尽量接近的吧,质地较细腻的骨材质等。

 

揭秘四:像锻打金器一样锻打铜片

 

说起青铜器,大多数人脑海中的印象多是容器和兵器,比如前不久在网上很火的故宫博物院科普贴《甗簠斝匜瓿罍钲……一口气全念对!》中那些器物。

 

而黎海超在今天的报告时中则提到:他们在三星堆发现了不少薄片铜器,应该是锻打而成的。

 

这又是一个谜样的特色:当时中原制作铜器的方式主要是铸造,而三星堆却像对待金器一样锻打成一件件薄片铜器。

 

这是极为特别的,因为锻打技术主要使用于金器。如果说这些薄片铜器是在三星堆本地制作的,那么说明当时古蜀人的锻打技术比同时期中原文化的中心殷墟还要发达。黎海超说。

 

图片15.png

5号坑里的细碎器物和小圆金箔

 

此外,他们还计划以铜为材质,复刻”5号坑里的金圆片,进行组合焚烧实验,目的同样是对三星堆当时祭祀方式和祭祀行为的复原。

 

任重道远,拭目以待

 

20209月,在四川省文物局的统一布署下,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面参与到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中。

 

为此,学院成立了由不同研究领域的15位教师组成的三星堆考古团队,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业人员一同发掘祭祀区的567号器物坑。

 

作为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最年轻的教授,黎海超在此次重新发掘中,是5号、6号、7号祭祀坑的负责人,又名坑长

 

这是黎海超与三星堆的初遇,却不是川大与三星堆的初遇。

 

早在1934年,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教授葛维汉、林名均等在三星堆月亮湾开展考古发掘;1963年在冯汉骥的倡导下,四川省博物馆和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组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月亮湾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1986年,教师林向、霍巍、李永宪带领考古专业1984级本科生赴广汉实习,与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合作,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大面积发掘。

 

90年过去,黎海超已是来到三星堆遗址的第四批川大人之一。

 

黎海超说:能够到三星堆工作,我和同学们都很幸运。从参与发掘至今,四川大学考古队已经轮换了近70名博士、硕士、本科生到现场参与工作,团队90后占比75%以上。

 

一代代川大考古学人与四川考古工作者一道,披荆斩棘、上下求索,拨开四川远古重重迷雾、重建四川古代巴蜀历史。一群群年轻考古人,接过先辈的接力棒,埋首尘土,探索其背后的奥秘。

 

四川大学在三星堆遗址发掘工作中的卓越贡献,在一个方面也说明四川大学的考古学科在四川考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当下,黎海超希望在所有的细节重塑之上,通过大量的相关分析能从中逐渐找出:三星堆在当时的古代世界文化网络中所处的坐标。

 

对于这一三星堆文化与中国文明研究课题,与会评议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项庞大浩繁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心血去推进完成,但在这一过程中,更多谜题将被解开,更多惊喜也将陆续进入公众的视野。

 

黎海超说:现在的挖掘只是冰山一角,需要一代代考古人延续,会有更多惊喜,未完待续。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