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通讯 | 5月10日,李清泉 教授:山西壶关上好牢宋金壁画墓的“话语”逻辑

发布时间:2021-05-27 17:14

山西壶关上好牢宋金壁画墓的“话语”逻辑

20215101920分,由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冯汉骥学术讲座83讲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二区704举办,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李清泉教授带来题为山西壶关上好牢宋金壁画墓的话语逻辑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霍巍教授主持。

 

图片86.jpg

霍巍院长主持讲座

 

讲座开始前,霍巍教授对李清泉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单介绍了李清泉教授的学术背景。李清泉是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中古中国美术史与美术考古。著有专著《宣化辽墓:墓葬艺术与辽代社会》、《宝山辽墓:材料与释读》(与巫鸿合著)、《永生之维——中国墓室壁画史》(与贺西林合著);论文《真容偶像与多角形墓葬——从宣化辽墓看中古丧葬礼仪美术的一次转变》、《辽代壁画墓的发现与研究》等。

讲座开始,李清泉教授强调了美术考古的趋势:人文关怀。之后进入对于山西壶关上好牢宋金壁画墓的介绍。李清泉教授首先介绍了地理概况。该墓所处的上好牢村,位于壶关的最西端,即刚好处在壶关与长治(狭义的上党)的交界线上。这为推测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线索。

随后,李清泉教授介绍了墓葬的基本情况和各个墓室的装饰。值得注意的是,该墓虽然在后室和西侧室各有一铺棺床,考古工作者却仅在西侧室的棺床上发现一名死者的骨殖,而后室棺床上则空无一人。并且后室从无论装饰还是规模上,等级明显高于侧室。李清泉先生推测,后室应当是男墓主所在,出于种种原因没有归葬。

接着,李清泉教授从壁画入手,分析了该墓中比较鲜见的几个壁画题材。指出,该墓葬中出现的许由巢父的图像在以往同类型的墓葬中比较罕见,而管仲鲍叔的图案中显现出诸多疑点,比如二人端详的一件条块状物。经过梳理文献中的有关记载,以及民间传说中的典故,认为该图像反映的是江浙地区管鲍分金的传说故事。还分析了这些图像的内涵——可能是表达隐逸、重义、不追求高官厚禄的含义。断发文身的相扑人物图像在该墓葬中也显得十分独特。通过对这类图案的题材传统的梳理,对于相扑的兴亡进行了探索,发现金章宗明昌四年(1193年)禁止了汉人相扑,这为进一步确定该墓葬的年代和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接着,李清泉教授分析了该墓葬中的杂剧演乐图。认为上好牢1号宋金墓中的杂剧演乐图带有鲜明的民间社火表演色彩,这种表演与当时民间的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推测壁画中的杂剧演乐图所描绘的应当是《风花雪月爨》中的场景。这幅壁画在墓葬中的出现,当与民间的酬神祭祀活动有关。

在墓葬壁画中还发现了一些意味深长的诗句,李清泉教授对此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一首诗的内容是:丞相祠堂何处寻,锦江城外柏森森。君看青史勋荣者,算来多葬北邙尘。认为这首诗可能暗示了墓主人身份的特殊性——可能在朝廷中担任了一定的官职。另一首是《咸阳有怀》中的诗句汉陵无主自侵云,则暗示了男主人无法归葬的境遇,与后室空荡荡的棺床相互印证。

经过以上墓葬材料的分析,李清泉教授对于该墓的男主人身份做出了推测:墓中缺席的男主人,有无可能是当地的某位抗金名将(如:王彦,上党人)?甚至是南宋初年于临安发动兵变、最终被碎尸南京,因而不得归葬的南宋御林统治官——苗傅(上党人,一说壶关人)?墓葬中管仲鲍叔牙的图像可能暗示了墓主人的身份、人品,而许由巢父的图像则带有消解高官厚禄的意义,采药山人的图像则代表了返璞归真和归隐。这些图像似乎都隐晦地表达或寄托造墓者对身为抗金名将的亲人最终毁于仕途、毁于一个昏庸无能的朝廷的悲痛与感伤。

讲座最后,现场的老师和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与李清泉教授展开交流和讨论。

庞政老师关注到了在讲座过程中,山西与江浙地区的关系格外引人瞩目。对此,李清泉教授表示,当时社会毫无疑问是相互影响的,两地文化相互影响的过程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王煜教授也对于讲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座墓葬的一大特点就是出现了鄙夷富贵的题材,同时这座墓葬处于宋金交界的特殊地点,这一点可以作为一个新颖的研究方向,值得我们继续去探索。一些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提出了疑问,李清泉教授做了耐心的解答。

 

图片87.jpg

王煜教授发表看法

 

最后霍巍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李清泉教授的研究是一个很好的范本,体现了艺术史与考古学、历史学之间的密切关系。霍巍教授对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也提出了期望,希望大家对于材料间有可能存在的联系,要深入地思考。这要求广大研究者不仅要有科学的勇气,更需要理性地探索,才能做好有关研究。